Loading 活动

日历

  • 本项活动已经结束.

似与不似——对话齐白石

3 齐白石像 李斛 纸本设色 1963年 70×115cm 中国美术馆藏 Portrait de Qi Baishi ; Li Hu, couleur sur papier, 1963, 70 × 115 cm, fonds du Musée national d’art de Chine

“似与不似——对话齐白石”展览介绍

 

“似与不似”是中国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美学对偶范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魏晋南北朝时顾恺之所提出“形神论”中“以形写神”观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又演绎出若干关于造型方法的具体法则。其基本要义为:在从客观对象中提取艺术形象时,着眼于客观对象的内在神韵与创作主体感受间的高度契合,在追求艺术真实的同时,并不偏废客观对象的典型特征,从而形成似与不似兼而有度的意象造型。这一核心范畴规定着中国艺术上千年的基本形态,并赋予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这种生命活力尤其体现于本次展览对话的主角——近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他明确地将“似与不似之间”作为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宣言。

此次展览精选馆藏齐白石佳作,包括各类题材,既有简练概括的戏笔人物,充满比拟托寓的妙趣横生;也有花木草虫,精微与豪放的笔墨自由转换;还有山川纪游的奇构妙想,是家乡的回忆与远游的印象……而且,还可通过其笔下不同年代创作的鱼、虾、蟹等作品,使观者清晰地感受到其从写生到写意、从形似到神似的发展脉络。

白石老人是此次展览的源点。

从他出发,回溯其学习取法前辈的态度与足迹。“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这是白石老人对于明清以来最具创新精神的写意大家所表达的敬意。也正是通过对这些前辈的学习,白石老人完成了由民间画师向文人画家的转变,并最终成为传统与现代交接点上的一代大师。为此,展览专门遴选了齐白石临仿或在题跋中谈及八大山人的作品与之进行比较,精挑了齐白石与吴昌硕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并置,从中可以管窥这些大师之间是如何展开艺术心灵的交流,他们的相似之处在哪里,他们又如何在“似”中找到“不似”之处——从而自成家法。

从他出发,无数的后来者以白石老人为榜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致敬。为此,展览又挑选了中国美术馆藏为白石老人造像的数件佳作,有国画、油画和雕塑,跨越画种之别,不仅体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在民族化风格的整体探索与文脉接续中的人文精神诉求,而且在重塑形神中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接交流。

以上构成此次展览的三个板块:画吾自画——似与不似之魂;师古会通——面对写意传统;重塑形神——造像中的对话。以超越时空和媒材的多重对话来呈现中国写意精神得以延续的内在线索,在展现大师名家风采的同时,揭示意与古会、法由心造的中国艺术形态拓展和创变逻辑。

 

前言

写意之魂:艺术心灵的对话

 

写意,作为中国艺术最为核心的内在审美精神及外化书写形态,已有着近千年传承创变的悠久历史。如果简要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概述其特质:一为“写”,作为主要绘画工具的毛笔同样应用于中国书法,书与画在长期的历史交互中形成同构关系,并积淀为一整套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与人格象征的形式语言系统。在适意的书写中把握客观形象的概略表征,同时传达出创作主体的文化人格与性情气质,主客两者不即不离,在书写的过程中以意统象,情境相合。二为“意”,“意”从何来?一方面源于儒道释三者在交融中所形成的的整体自然观、人生观,凝聚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向心力;另一方面来自于艺术家个体天生的性情气质和独特的人生际遇,通过个体之“意”与文化整体传统之间的呼应唱和,构成了嵌合于文脉统系基础之上的时代风貌,从而延绵不绝。正所谓“质沿古意,文变今情”。

自近现代以来,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在与西方艺术的碰撞中激发了新的生命力。一方面立足于现代生活与现实需求,着眼于从更为深广与博大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再生的资源;另一方面扩展视野,在东西方艺术的对话中,自觉坚守本土文化的根性,借鉴他者,取长补短,开启了中国艺术写意形态从自身传统向现代重建的转型。齐白石便是这一转型中的大师。围绕齐白石展开中国写意精神的上承下启正是此次展览的目的所在。

“似与不似”是中国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美学对偶范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所提出“形神论”中“以形写神”观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又演绎出若干关于造型方法的具体法则。其基本要义为:在从客观对象中提取艺术形象时,着眼于客观对象的内在神韵与创作主体感受间的高度契合,在追求艺术真实的同时,并不偏废客观对象的典型特征,从而形成似与不似兼而有度的意象造型。这一核心范畴规定着中国艺术上千年的基本形态,并赋予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这种生命活力尤其体现于本次展览对话的主角——近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他明确地将“似与不似之间”作为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宣言。他的艺术创造在延续传统写意精神的同时,一方面继承明清以来笔墨的书写性,诗书画印相结合,工细勾勒与大笔涂抹相结合,丰富并发展了中国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张力;另一方面独抒性灵,以天真、童趣的赤子之心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注入了新的文化意涵和审美意趣。可见的自然世界被他的所思所感和迁想妙得创变为一个既能状写物象之精微、又能发抒意绪之广大的艺术世界,正可谓“尽精微、致广大”。

此次展览从中国美术馆所藏的四百余幅齐白石作品中精选了四十一件套,囊括了其中国画创作的各类典型题材。从戏笔人物的简练概括,到比拟托寓的妙趣横生;从面对自然物象的反复写生,到得其神似的意趣抒发;从活色生香的花木草虫,到工写兼具的自由转换;从山川纪游的奇构妙想,到桃源隐逸的孜孜向往……相信,所有的观众都会在这个“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世界中感受到永恒的“生生之美”。

同时,我们以白石老人为基点,将这种“似与不似”的对话分别作上溯和下延。

白石老人如何学习他的前辈?他如何与八大山人和吴昌硕进行艺术心灵的对话?他与他们的相似之处在哪里?“不似”又体现在何处?为此,我们专门挑选了齐白石明确题及学习八大山人的作品与八大山人的相似作品进行比较,挑选了齐白石与吴昌硕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并置,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正是通过这样意与古会的方式一脉相承。

白石老人生前身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时至当下,我们又如何与他对话呢?为此,我们挑选了中国美术馆藏为白石老人造像的数件佳作,跨越画种之别,不仅体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在民族化风格的整体探索与文脉接续中的人文精神诉求,而且在形神兼备的塑造中揭示艺术家彼此之间的心灵感悟与会通交流。

“似与不似”既是齐白石艺术之魂,也是整个中国艺术意象造型的根本所在。此次展览以超越时空和媒材的多重对话来呈现这一写意精神得以延续的内在线索,在展现大师名家艺术风采的同时,揭示意与古会、法由心造的中国艺术形态拓展和创变逻辑。

对话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必然方式,语言也好、文字也好……甚至是默契的会心一笑,对话无处不在。愿此展为每一位观者提供敞开心扉、彼此对晤的精神场域。

信息

2021年10月20至2021年12月31日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线上展览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图片库

重塑形神:造像中的对话

师古会通:面对写意传统

画吾自画:似与不似之魂


留言

  • Yeeman(依雯).souche

    我是中國文化中心模里求斯的會員、多年以來都在中心學山水畫或有毛筆字‘。對於中國的芸術有濃厚興趣。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其他活动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高翔&旅克·理查德绘画与日记展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高翔&旅克·理查德绘画与日记展 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1月15日(周日、法定假日不开放)
“心境映象”——荣宝斋当代艺术展暨木版水印特展
“心境映象”——荣宝斋当代艺术展暨木版水印特展 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2月6日(周日、法定假日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