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活动

日历

  • 本项活动已经结束.

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精品展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

国风有形

——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精品展

前言

 

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在《诗经》中“国风”就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在民间的艺术形式中,不仅有诗歌,还有如山花烂漫般的各种民间美术的形式,它们是有形之国风。这些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形成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中国美术馆从建馆初期就开始注重民间美术的收藏工作,这一传统来自于延安时期鲁艺美术工作者们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近六十年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美术馆共收藏了约6万件几乎涵盖所有品种的造型类民间艺术精品。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物质形式,它们在国家美术殿堂共同构筑了浩瀚的民族文化的精神海洋。

 

民间美术体现了广大百姓最为朴素的精神诉求与审美表达,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又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在民俗生活中创造出了多样的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今天,我们欣赏这些“土生土长”造型,对话的是在大地上劳作的吾土吾民。它们鲜明的色彩,朴野的形式,精巧的制作,叙说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选取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形成每一个中国人出生年份相对应的时间秩序,因而在民俗生活中,这些动物形象成为民间美术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在虎年之际,以“虎”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形式同样品类多样、琳琅满目。“虎”作为百兽之王,在与中国老百姓长期共存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华虎文化,它既可以用来作为避邪镇宅的神兽,成为民间生活中保护平安的瑞兽形象,也可以象征着生命之中不断升腾的虎虎生气。各种民间美术形式中的虎形象,不仅构成“百虎闹春”的热闹景象,还向我们展示了民俗生活中老百姓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

 

中国先民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根据天地运行之规律来体认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而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其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春天的节气对于农耕时代的先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生命生长的萌动之力,是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重要时令。对于“春”地期盼与生活地幸福祈愿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同样也以造型的方式体现在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之中。人们以年画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以剪纸的形式烘托节日的喜庆,以彩塑的手法再造愉悦的世相,以风筝的放飞感受春风浩荡,在皮影中品读人生的春秋,在玩具中体验未泯的童心。风苏万物,绿染大地。美的萌动,艺术的创造,是人民内在的潜能,像春绿时时生发出灵感的萌芽,点绿生活的春风。在广博的中华大地上,无论何地的民间美术,也无论何种形式的审美存在,它们在呈现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手艺之外,其核心内容无不表现为劳动人民对于自然世界的敬畏,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抒发。

 

当工业文明逐步代替农耕文明的时候,这些根植于农耕生活而创造出的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非遗时代,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保护与研究成为新的时代课题。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巨变,民间美术中所呈现的形式与内涵永远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层和本原的精神记忆,这种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更是我们今天寻找文化自信最为重要的文脉源泉。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信息

2022年08月26日至2022年12月31日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线上展览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社交媒体平台

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平台,并加入讨论吧!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LinkedIn

 

YouTube

 

Dailymotion

 

Tik Tok

 

Bilibili

 

图片库

第一篇 百虎闹春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龙与虎已并列成为具有佑护功能的灵物。随着龙成为封建帝王的标志,虎则逐渐常驻民间,成为倍受民众崇信和喜爱的瑞兽。明清以来,在民俗活动日益繁盛的广袤乡村,尤其春节期间,以虎为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更是灿若繁星,层出叠现。虎在传统文化中是勇武、胆量和气魄的象征,因而各种老虎造型的剪纸和年画最为常见。特别在黄河中下游及华北平原的广阔地区,通过新春张贴包括老虎题材的年俗作品,寄托镇宅辟邪、驱凶禳灾的美好愿景。此外,从虎头帽、虎围涎、虎头鞋,再到布老虎、大叫虎、泥坐虎等等,既是新生命的礼物和玩伴,同样也在新春时节装点生活,饱含了民众对子孙绵延、平安健康的希望。

本部分作品大多收藏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时间从清代直到现代,是中国农耕时代诸多民间天才艺人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人迎祥纳吉的文化心理与敦厚质朴的审美观念。这些老虎题材的作品汇聚一堂,凸显出我国地域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因其多变的造型与热烈的颜色为新春佳节增添光彩。

第二篇 春风化剪

剪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形式,广泛运用于时令节庆、婚丧嫁娶、祭祀祝悼等民俗事项之中,成为市井乡间装点环境的必备之物,并用作刺绣等女红技艺的稿样。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剪纸的技术语言也发展为剪、刻、贴等多种形式。在民间丰沃的土壤中,孕育了许许多多慧心巧手的剪纸艺人,其中不乏天才的剪纸大师。他们运用手中的剪刀游刃于纸间,剪出对亲人的眷恋,对生活的憧憬;剪出对山川万物的礼敬,对生命不息的赞美……剪出内心的一切情感。清代文人曾以诗赞美,“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柳恐不如。”,道出了剪纸艺人的高超技艺和剪纸艺术的非凡魅力。

此版块精选馆藏60余幅剪纸作品,其中既有窗花、刺绣花样、礼品花等曾在民间广泛使用的、涉及不同地区的传统型剪纸,又有脱离民俗功能而转向抒发个人情感的艺术创作型剪纸。透过这些作品呈现剪纸艺术的视觉审美,以及传达朴的素思想情感和民间造物观念。新年已至,春亦来临,愿这些剪纸佳作如煦暖和风,带来春的生气。

第三篇 春和景明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年画以明快斑斓的色彩和欢乐祥和的场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烘托出年年有、岁岁新的人文之美,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中国人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传统观念。年画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和民间审美的艺术博物馆,其内容和题材包罗万象,从神佛仙道、世俗生活、娃娃美人到戏出故事应有尽有。年画的风格亦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杨柳青的典雅、桃花坞的精巧、绵竹的洒脱,武强的豪迈、朱仙镇的古朴……本部分展现的是中国美术馆收藏各地年画的经典之作,其中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重点。杨柳青是北方年画重镇,始于明代,盛于清朝,在民间年画艺术的发展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春是复苏与希望。中国广袤土地上各地域各民族艺术心灵凝聚成美美与共的文化春天,年画中蕴涵的理想反映了华夏儿女共同的情感企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让我们在年画中跟随春的脚步,穿越时空去触摸那些美的心灵。

第四篇 春色满园

民间百花绽放于艺术之园,争奇竟艳,生发满园春色。流光溢彩的皮影艺术,即使流转百年也不曾褪去艳丽的本色,巧雕细刻只为传颂中国故事。摇曳飞舞的北鸢南鹞,是春日晴空里最灵动的风景,一根长线联结着无限的民间智慧和艺术想象。赋彩于泥的民间彩塑,予泥土以温度和生命,朴质无华,塑出春日气象。

展出的每一件皮影、风筝和民间彩塑艺术品,皆为中国美术馆同类藏品中的最具代表性作品。其中,皮影主要为清代陕西东路皮影珍品,其雕簇精细,造型严谨,色彩华美,代表了中国皮影艺术巅峰期的至高水平。风筝部分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四大著名风筝产地及重要流派,风格与样式丰富多样,各有千秋,可谓集南北风筝之粹。彩塑部分涵盖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和潮州大吴泥塑等,以细腻传神的戏曲人物造型,呈现一出出连台好戏。

愿观众徜徉在民间艺术的百花丛中,感受喜庆祥和与春之美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其他活动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高翔&旅克·理查德绘画与日记展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高翔&旅克·理查德绘画与日记展 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1月15日(周日、法定假日不开放)
“心境映象”——荣宝斋当代艺术展暨木版水印特展
“心境映象”——荣宝斋当代艺术展暨木版水印特展 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2月6日(周日、法定假日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