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0年前曾写过一篇《我所认识的惠山泥人》,说的是泥土润泽滋生万物生长之同时,也能经艺人灵巧的手,温润的心塑造出艺术的生命。从女蜗抟土造人到“惠山泥人”,体现了一个民族浪漫美妙的想象和心手相应而捏塑出多彩世界的美的创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惠山细腻、稠和、粘性度极高的黑土,与江南清新、灵明、隽永的审美文化相呼应,更契合了江南艺人灵敏、灵活、灵动的艺术气质和纯朴、真辈的本质情感。这方水土自泰伯奔吴,开启了江南文明的篇章,以德而润泽的太湖流城,渔业,农业的兴盛,以“礼让”为底色的道德文化,人才辈出。艺术上顾恺之、倪云林、王绂、阿炳、徐悲鸿、刘天华、吴冠中……近代科技、工商业更是巨子云集。这方水土,自然而然造就出一代一代富有艺术匠心的民间大师。
以阿福、蚕猫、春牛为代表的稚拙、朴质的耍货,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其简练、圆润的造型,辅以明朗、强烈的彩绘,仿佛年画一般,形象夸张、鲜活,气氛浓烈、热情,人见人爱。
在昆、京等剧种影响下孕育出的“手捏戏文”更是神奇多变。艺人们瞬间把捏—团黑土揉入丝拂纸,三下、两下,一套《霸王别姬》、一套《打渔杀家》便活脱脱出现于观众面前。再经彩绘、线描,更是神采奕奕,妙趣横生。
这是艺人们的妙手意造,这是艺人们的心灵世界。
长期以来,经历代艺人们的总结,得出“三分坯子七分彩”“红搭绿,一块玉”的口诀,口口相传,成为世代延传的艺术妙法。在惠泉山下、二泉之边,泥人们竞相争艳,神气活现……当然,塑造他们的那些心灵手巧的艺人也为人们所铭记,周阿生、丁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惠山泥人走出国门,新的形象不断涌现。随着工艺的改良,“惠山泥人”品种渐多,产量日增,为国家经济建设挣得外汇。在这过程中,不但有高标为代表的传统泥塑巨匠,喻湘涟为代表的手捏大师,更有当年留学日本,至今已九十多高龄的王木东先生和1978年被国家轻工业部任命的工艺美术家柳家奎。他们从“大雕塑”转化为“小泥人”,也创造了喜闻乐见的“老寿星”等,使惠山泥人的创作理念和手法上更为丰富。无锡惠山泥人研究所与无锡惠山泥人厂相得益彰,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使得“泥人的素质”大为提高。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批惠山泥人师傅下放到盐城滨海县、响水县,创办了泥人厂,为惠山泥人的拓展打开了新路,也为苏北地区培养了工艺美术人才。
本展承蒙无锡惠山泥人厂的慷慨捐赠,从一百二十余件彩塑中精心遴选出30件代表作品,以点带面,展现惠山泥塑的历史发展面貌,使观众深入了解农耕文明时代泥土与人的密切关系,并对其在新时期的发展予以关注和思考。“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已纳入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惠山一代代艺术家将才情赋子泥土,使泥土获得性灵,产生了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并呈现了惠山泥塑在特定历史时期与情境下的艺术风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此批作品入藏国家美术最高殿堂,并予以全面展示,既是惠山泥塑艺术在新时期的一次精彩绽放,也使这一古老艺术的生命得到永恒延续。
作为雕塑工作者的我,对惠山泥人充满厚情。四十年前我曾学艺干惠山,我的艺术起源于此。我所倡导的“写意雕塑”其根在于此。
为加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以线上展览的形式让更多国际友人和海外观众能够多角度地欣赏中国民间艺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共同探讨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前景。